前天跟日語老師及同學到南丫島郊遊,一行十四人很是熱鬧。自完成第一年課程後,大家已各散東西,有些轉讀全日制、有些將到日本留學、其餘的正在不同的課堂努力第二年的日語課程。



沒見一段日子,大家並沒有格外生疏,反而像沒見多年的老友,談個不停,討論那個課堂的老師較好、那位較差,當然少不了交換心得。





路過蜻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友人一釘見血地說:「你很會安慰別人,很會說道理,但你真的能參透及實行那些道理嗎?」


對不起,我不會!我時常「說一套,做一套」。只是,別人不快樂或失意時,我總會大條道理的安慰對方。縱使心裏也在認同對方當時的慘況,很想跟他一同悲哀,自傷自憐,但身為朋友,還是該正面的開解他,化解他的失落,而不是跟他一起「無言問蒼天」吧!


我是個「悲觀主義者」,對那些至理名言參悟甚淺,然而,在安慰或跟別人說道理之餘,或多或少也能沖淡那份「悲觀主義」,助人之餘,其實也在幫自己一把。



路過蜻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Mar 17 Tue 2009 16:16

友人對前度男友仍充滿怨恨,痛恨對方當日一腳踏兩船,現在卻仍消遙快活,跟別人一雙一對。曾經是對方的「唯一」,現在卻變成了「多餘」,誰能不痛恨?我沒有特別好言相勸,一般情況下,那些安慰說話總是聽不進耳的。


怨恨一個人確是很痛苦,但卻不會令對方造成任何影響,對方甚至不知道你正在為一段「過去式」苦苦掙扎,最終,最受影響的還是你自己。


「向世界出發」中林燕妮說過:「愛的反面不是恨,而是不愛。既然愛已經沒有了,為甚麼還要去恨?恨是一個包袱,太重感情,結果變成了執著。」真正的「放下」是需要一段時間,靠自己去經歷、去體驗、去覺悟,不是旁人說幾句人生哲理或「睇開D啦!」就能真正開脫。然而無論你的「慧根」是否深厚,時間永遠是最好的藥方,總有一天你會突然醒覺,茅塞頓開,發現你不再值得為那麼一個人去苦了自己。


當你發現怨恨的最終受害是自己,而不是對方,也許是時候好好愛自己多一些



路過蜻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

  • Mar 16 Mon 2009 09:28
  • 春霧


每逢春天,看見藍天白雲的機會總很少。行山遇上濃霧,看不清四週環境,除了「掃興」外,有時更會令人感到恐懼及迷失。失去了方向,就如失去了自己


 

想起早些年春遊黃山的日子,一連兩天遇上了迷霧,又是感到沮喪與迷惘。離開黃山的一天,天空卻忽然轉晴,雲霧散去,驚見壯麗的雲海,如瀑布瀉下,山峰在雲海中若隱若現,倍覺神秘,尤如置身仙境中。下山之際,雲海潮散,山峰清晰可見,卻又失去了那份無窮無盡的幻想空間。


路過蜻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



這陣子,忙於編寫日語課程的「口頭發表」,主題自然離不開我鍾情的日本。翻看去年秋遊的照片及相簿留言,竟仍嗅到那片土地的清純氣味。同一天空下,懷念你,雄山



路過蜻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